然可密之梦依,香港加之后期风波
最近JPEX暴雷事件闹得沸沸扬扬,让不少人开始质疑香港发展加密货币的决心。说实话,作为业内人士,我倒觉得这次事件反而凸显了香港监管框架的前瞻性。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:哪个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没有经历过阵痛?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。 记得9月中旬那个周末,我的加密圈子都在疯传JPEX突然提高提现手续费的消息。说实话,看到这个操作我就知道要出大事了。果然,上千投资者被套,预计损失高达10亿港元。这事确实闹得很难看,我有个做传统金融的朋友还调侃说:"香港已经有赛马会了,何必再搞个Web3赌场?" 但是,正如2008年次贷危机催生了更严格的金融监管一样,JPEX事件反倒是给了香港一个完善监管的好机会。我们的发牌制度就像是一把筛子,能把不合格的参与者挡在门外。说实话,如果没有这次事件,可能很多人还意识不到监管的重要性。 最近和几位基金经理聊天,发现他们现在谈加密货币的口吻完全变了。以前都是"比特币能涨到10万吗"这样的投机性话题,现在讨论的却是"如何用区块链优化跨境结算""资产代币化的合规路径"这样的专业议题。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,香港金管局最近在搞代币化绿色债券试点,这可不是什么空气项目,而是有真实价值的环保资产。证监会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投资产品代币化的细则,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展。 说到实际应用,不得不提东南亚的Grab。这个拥有1.8亿用户的"超级应用"最近上线了Web3钱包,用新加坡元稳定币就能直接消费。我上周在新加坡出差时特意试了试,买杯咖啡的体验和普通电子支付几乎没差别。这种接地气的应用,才是加密技术真正该走的方向。 在基础设施方面,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研发智能合约钱包、MPC多方计算钱包这些专业级产品。为什么?因为机构客户来了,他们对安全性和合规性的要求可不是散户能比的。 说实话,我很怀念2017年那种全民炒币的狂热氛围,但这种非理性繁荣终究不可持续。现在的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蜕变,就像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重生。AI之所以能获得机构青睐,不就是因为它能创造真实价值吗?加密技术同样需要证明这一点。 虽然JPEX事件给行业抹了黑,但稳定币的发展、支付场景的拓展、现实资产代币化的推进,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进步。在我看来,香港的加密雄心不会因为一次挫折就止步,反而会在规范中走得更远。 (作者系全球顶尖加密托管服务商Cobo首席运营官)危机中的转机
机构玩家的入场信号
科技落地的真实案例
泡沫褪去,价值凸显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深度剖析Celestia空投代币TIA的潜在价值
- 数字货币革命:中国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中迈出重要一步
- 11月5日区块链晨报:技术故障、黑客攻击与市场预测全解析
- 以太坊晚间行情分析:关键点位与交易策略分享
- 重磅!招行打破传统金融边界 香港加密交易市场迎来国家队
- 市场暴跌下的完美狙击:我的交易复盘手记
- 市场观察:CPI数据出炉后,金融市场何去何从?
- 美国监管双拳出击:SEC过后 CFTC准备如何收拾加密残局?
- OKB暴涨200%的秘密:一场精心设计的加密格局重塑
- 市场观察:短期看涨但需警惕风险
- 加密货币市场展望:BTC站稳脚跟,山寨币蓄势待发
- 比特币站稳35000后,接下来会怎么走?
- 特朗普为何对就业数据动手脚?一场关于数据公信力的角力正在上演
- 加密市场新周期:如何在这个不一样的牛市中找到真正的机会?
- 重磅!香港拟将比特币纳入投资移民计划,100枚BTC就能拿香港身份?
- 11月1日:比特币与以太坊关键行情解析
- 股票代币化:传统金融与Web3的完美邂逅
- 以太坊反弹遇阻,关键压力位成多空分水岭
- 柴犬币意外逆袭:2023年最受关注的加密货币第四名
- 跨境数据流动的三座大山
- 搜索
-